幼兒園統(tǒng)計: 近1/3家庭有二孩
有了弟弟妹妹,老大們開始鬧情緒了
[國內新聞]南師大保利紫晶山幼兒園不久前做了個小調查,全園孩子來自178個家庭,其中有46個家庭有二孩。最突出的一個大班,20個孩子中,18個來自二孩家庭。“小朋友的媽媽已經懷孕或者準備懷孕的還沒計算在內。”從事幼教十多年的康萍園長關注到了這個新變化,生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了,幼兒園里有小煩惱的孩子也變多了。
“媽媽生二胎,小朋友的情緒出現波動,這種情況現在越來越多。”為了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特殊的情緒焦慮期,南師大保利紫晶山幼兒園邀請了家長、心理專家,來了場關于“生二孩”的大討論。
在討論中,不少家有二寶的媽媽紛紛講述了自己遭遇的“兩孩”煩惱,“老大”在有了弟妹后的情緒反應,讓不少家長始料未及。
“昨天家里吃面條,早就會自己吃的老大吵著要我喂,我在喂弟弟根本顧不上他,4歲的老大不依不饒。”
“上中班的小樂上一個月當了哥哥,看媽媽一天到晚照顧老二,沒辦法像往常一樣接送他,晚上也無法陪他睡覺。孩子很失落,結果把對媽媽的這份依戀,轉移到了奶奶身上,纏著奶奶要奶奶陪上學。”
……
記者調查
“老大”的煩惱:“爸爸媽媽更愛誰?”
記者在采訪中發(fā)現,不少晉升哥哥姐姐的孩子,對于弟弟妹妹可謂“感情復雜”。這些“小不點”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:“我和弟弟(妹妹),爸爸媽媽更愛誰?”
小男孩愿望:“回到沒有妹妹的時候”
兒子上大班的盧女士兩年前生了第二個孩子,是個女孩,一家人很喜歡。但讓盧媽媽煩惱的是,老大和老二碰到一塊就是“雞飛狗跳”,“女兒經常仗著家人寵愛,對哥哥大呼小叫。”
有一次,兩人又吵上了,哥哥氣急了,一把將妹妹推倒,妹妹干脆就趴到地上,大哭大叫。心疼女兒的盧女士不分青紅皂白把兒子訓斥一頓,兒子委屈地哭起來。
今年元旦,媽媽問:“兒子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?”結果孩子出人意料地說:“我希望回到小時候,回到沒有妹妹的時候,那樣我就能得到爸爸媽媽的愛了。”聽到兒子這一番話,盧媽媽又驚又痛,“我們忽略了兒子的感受!”
五年級女生作文:媽媽愛誰多一點?
“鬧情緒”的老大可不是僅限于幼兒園孩子。前不久南京力學小學一次現場作文PK中,五年級女生小妍的一篇《我不想長大》獲得高分。小妍字里行間表達了自己晉升姐姐以后的種種失落,“晚上我坐在書桌旁在寫那總也寫不完的作業(yè),我的書房門虛掩著,媽媽和弟弟捉迷藏的嬉鬧聲總是傳過來,我躡手躡腳地走到門口,天哪!媽媽居然手腳并用地在地上爬著追著弟弟,弟弟興奮得大喊大叫。”
小妍在文中感嘆道:“唉,爸爸媽媽多久沒陪我好好玩了,為什么被追著玩的不是我?長大了真是沒意思。”而文章的末尾,小妍也質疑媽媽道:“你究竟是愛我多,還是愛弟弟多?”
爸媽的難題: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愛
因為有一段獨寵的經歷,所以對不少“老大”來說,突然而至的“小二子”更像一個爭奪父母的“競爭對手”。而不少70后、80后家長坦言,生了“小二子”,不僅生活上壓力變大,還遭遇了“情感分配”難題。
有家長愧疚:不小心就會偏向小的
“其實不是故意的,但經常不小心就會偏向小的。”駱女士有兩個孩子,老大是女孩,老二是男孩。“人總會習慣性地讓大孩子讓著小孩子,而這會讓大孩子感到很多委屈。”
駱女士告訴記者,比如吃飯的時候,老大已上小學,老二還沒上幼兒園,所以肯定是要忙著喂小的,大孩子自己吃,吃多吃少有時候就顧不上了;出去玩的時候,大人也是抱小的多;而最要命的是兩個孩子在一起會有爭搶,大人總是習慣性地叫老大讓老二。
“其實想想大女兒也還是孩子,如果不是因為生了小二子,這所有的愛本來都是她的,想到這里我就會覺得對老大有些愧疚。”
有家長叫苦:不想委屈哪個但力不從心
“現在總有人羨慕我們兒女雙全,卻不知道我們生兩個的壓力有多大。”采訪中,80后何先生苦笑著告訴記者,現在和父母那一代兄弟姐妹多可不一樣。“以前只要能養(yǎng)活就行了,現在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能否給孩子好的教育和陪伴。”何先生家大女兒現在上四年級,小兒子才一年級。“兩個孩子要上學,你想想,從早上起來跟打仗一樣,到晚上回來輔導作業(yè),所有的任務都是雙倍的。其實,在我們心里,兩個孩子都一樣愛,可是孩子們并不這么想。我們不想任何一個受委屈,但往往力不從心。
專家建議
1 老大老二隔4—6歲最合適
生了老大過多久才適合生老二呢?南師大保利紫晶山幼兒園的“二胎”討論會上,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金利波老師認為兩個寶貝間隔4—6歲最合適。
“這是有科學依據的。”金老師認為,首先孩子0—3歲是情感依戀建立期,這段時間特別需要媽媽的陪伴,以和媽媽建立親密關系,“如果這段時間媽媽有了第二個寶寶,肯定無法專心地照顧其中一個。”其次,兩個孩子間隔4—6歲,相互競爭感不會過于強烈,“間隔過短,兩個孩子常會互相比較,容易有從眾心理。最常見的是搶玩具,甚至搶媽媽。老大說這是我的媽媽,老二說是我媽媽。”而年齡相隔過大,兩個孩子之間會有疏遠感,玩不到一塊。“從孩子身心健康考慮,4—6歲的年齡差較合適。”
2 發(fā)揮老大的“榜樣”力量
金利波認為,“鬧情緒”的老大出現在各個年齡段。前不久,金老師碰到一位厭學的初三女生,“快中考了,不肯上學了,把媽媽急壞了。”聊了幾次,女孩三緘其口,在金老師耐心地勸導下,女孩才說出心事,“去年11月份,妹妹出生了,媽媽不再關心我了。”為了重新獲得媽媽的關注,這個女孩想到不去上學。
“其實有兩個寶寶的家庭,兩個孩子會相互模仿、相互影響。”比如大孩子生活習慣好、認真學習,會給小的樹立榜樣,“小二子的成績一般不會差。”如果大孩子在家庭中總受委屈,小二子容易出現煩躁、哭鬧的情緒,逐漸演化到兩個孩子間相互不容。“兩個孩子如何相處,關鍵看家長如何引導,家長公平對待兩個孩子,不要給老大造成情緒的喪失感,另外要積極引導老大樹立榜樣的力量。
“實戰(zhàn)”經驗
1 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
王女士的小女兒今年上幼兒園大班,大女兒上小學四年級。“兩個女兒也時常拌嘴甚至打架,小女兒愛告狀,大女兒說我們偏心。”如果媽媽置身事外,“你們倆的事情自己解決。”這時小女兒沒了撐腰的,兩人鬧點小脾氣很快就和好了。
2 提醒親友別冷落老大
“小女兒出生后,串門的親戚朋友一個勁夸寶寶長得漂亮。大女兒非常失落,見到妹妹從以前很開心慢慢變得排斥。”一位大班孩子的媽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,“如果有媽媽想二胎,一定記得和親友打招呼,上門探望新生兒時,別冷落了大孩子。”
另外,這些話, 最好別對孩子說
“這是妹妹(姐姐/哥哥/弟弟)的玩具,你玩自己的。
有時父母為避免孩子爭奪玩具,同款玩具會買兩件。其實父母應該讓孩子借著互相分享玩具的時機,懂得體諒別人的需要,從而獲得與人分享的喜悅。反之可能會讓孩子建立起“楚河漢界”的觀念,不懂得分享的重要,令孩子間關系疏遠。
“你們兩個,哪個乖就愛哪個。
“誰乖就愛誰”會向孩子灌輸“愛是有條件”的錯誤觀念。長輩這樣的心態(tài),會在不知不覺間加劇孩子們的競爭,為了爭取長輩的愛,遮掩自己的真性情,以各種方法來取悅長輩。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會認為長輩的愛不可靠,愈加自卑。
“妹妹(弟弟)一個人呢,快去陪她(他)玩玩。
這種命令式的吩咐,只會令孩子反感。即使孩子陪弟弟妹妹一起玩,也未必出自真心。相反,年長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顧及其他孩子的感受,卻不理會自己,讓大孩子感覺失落,這樣無形中還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膜。
[國內新聞]網友浦江新聞趣事給錢江晚報記者爆料:有網友@他一組圖片,說是1月9日,浦江黃宅派出所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