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國內新聞]李昌金:以完成的工作量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,公務員的待遇是高的。在機關里,每天8小時滿負荷工作的人幾乎找不到,絕大多數人有1/3的時間用于工作就足夠了。把縣里的機構和人員砍了一半,也不會影響政府正常運轉,甚至可能比之前運轉得更好。
禁令下的基層公務員生態(tài)
李昌金 知名網友、江西宜黃公務員
“禁令年”公務員不好當了。這不,眼看年關快到了,單位上什么都不發(fā),這讓許多公務員心里很不是滋味,不少人甚至憤憤不平。而公務員不好當,具有仇官情結的許多網民卻拍手叫好。這種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是喜還是憂?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并不簡單!
在公共輿論場,進入人們討論范圍的通常都是發(fā)達地區(qū)或要害部門公務員的待遇。其實,廣大的中西地區(qū)的公務員待遇并不高,可以說是低薪制。在這種情況下,“一刀切”的中央禁令(取消福利),恐怕受傷害的主要是占絕大多數的中下層干部職工,甚至影響到一些人的基本生活。中西部貧困地區(qū)的公務員很多待遇是得不到的,就靠單位發(fā)點福利彌補一下。
在公務員隊伍里,苦樂不均的現(xiàn)象很普遍。首先是地區(qū)間的差別,中西部地區(qū)公務員與發(fā)達地區(qū)公務員的待遇自然沒法比;同在一個省,省市縣公務員收入的差別也能達到一倍。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,同一個縣的公務員收入竟然也差別巨大,像國稅、地稅、供電以及司法系統(tǒng)、人武系統(tǒng)等公務員的收入就遠高于其他行政事業(yè)單位公務員的收入。
從工資收入的絕對數看,公務員待遇顯然偏低了,在中西部地區(qū)基層公務員的平均年收入就是三四萬,幾年前沒有陽光津貼只有兩萬左右,這個收入水平對于雙職工和中年以上的公務員來說還算過得去,但對于單職工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就顯得很窘迫了,如果沒有父母支援,結婚購房的任務是完不成的。
筆者所在縣,因為待遇低,近年招了不少公務員,其中外地來的幾年后約有一半選擇辭職或調離。教育、衛(wèi)生系統(tǒng)人才大量外流,近年流出人數在300人以上,而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外地人才又招不進,以致教育、衛(wèi)生機構出現(xiàn)了較為嚴重的人力危機。
筆者本人,1981年農校畢業(yè)分配到當時的鄉(xiāng)政府工作,20年后調到縣城工作,工齡34年,拿正科工資,目前工資表上每月工資為1455元,每年陽光津貼18716元,加一個月獎勵工資,合計為35012元,以前每年有五、六千元的福利,今年沒有了。筆者來自農村,家里共有姊妹7個,其中5個在農村,老實說,10年前在姊妹當中還是很有優(yōu)越感的,但現(xiàn)在沒有,他們的收入都超過了我。筆者有一鄉(xiāng)里同事,一家三口,妻子沒工作,靠一個人的工資無法養(yǎng)活全家,妻子最終選擇與他離婚另嫁他人。
不過,說句實在話,如果以完成的工作量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公務員的待遇,那目前的待遇也高了,因為從總體上看,公務員的工作實在是太輕松了,拿農民的話說就是“鹽腌的魚都養(yǎng)得活”。在機關里,每天8小時滿負荷工作的人幾乎找不到,絕大多數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工作就足夠了。再形象一點說,把縣里的機構和人員砍了一半,也不會影響政府的正常運轉,甚至可能比砍之前運轉得更好。
黨政機關機構臃腫、人浮于事、消極怠工以及吃空餉等問題早已成為常態(tài),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:一是缺乏激勵約束機制。公務員晉升機會太少,干好干壞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如果不是在要害部門工作,獲得提升的希望非常渺茫,多數人干到退休也是一般干部。二是有些領導干部沒有率先垂范。領導干部自身作風不過硬,甚至以權謀私、腐化墮落。州官可以放火,百姓就可以點燈!
出臺有關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,必須廣泛聽取社會大眾的意見,不可把網絡輿情當成主流民意,因為網絡里公眾意見多為直覺而非理性。我們期待經過社會的充分討論,最終能找到一個符合中國國情,既能讓社會大眾接受,又有利于公務員隊伍穩(wěn)定的公務員薪酬制度。